為了爭奪移動通信技術的話語權,歐美和中國在當下5G商用還在緩緩推進的情況下,已展開對6G研發的話語權爭奪戰,然而目前5G的商用尚且面臨諸多問題,6G真的有需要么?
5G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采用高頻頻段的5G基站覆蓋范圍過小,據估算3.5GHz頻段的5G基站覆蓋范圍只有4G的一半左右,5G基站的覆蓋范圍過小,導致5G基站的建設密度遠比4G大得多。同時當前的5G基站價格昂貴,加上5G基站數量遠超4G,投資過于巨大。
5G網絡的運營成本過高,根據中國移動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電費推測中國移動在2021年的電費將接近500億,比5G商用前的2018年多了一半多;三大運營商無奈選擇在空閑時段關閉5G網絡,原因也是5G基站耗電量過大。
由于5G網絡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過高,三大運營商在2021年的5G網絡建設都曾出現放緩的勢頭,而且相比起中國移動在2014年商用4G時僅一年時間就建成70萬座5G來看明顯進度緩慢得多。
由于運營商的5G網絡覆蓋范圍過小,直接導致愿意使用運營商5G服務的用戶數遠低于5G套餐用戶數,根據中國移動公布的5G套餐用戶數以及5G終端用戶數,真實5G用戶大約只有5G套餐用戶數的一半多點,而一些5G終端用戶數甚至在日常使用中選擇關閉5G功能。
2021年下半年,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共建700MHz 5G,它們迅速招標48萬座5G基站,當時這一招標數量相當于中國移動在過去兩年時間建成的2.6GHz 5G基站數量,可見中國移動對于低頻5G的熱切,原因是低頻5G大幅減少了5G投資,不過低頻5G卻無法達到高頻5G的無線數據速率以及超低時延。
3.5GHz 5G被稱為5G厘米波技術,而30GHz 5G被稱為5G毫米波技術,5G毫米波技術被認為可以提供更高的無線數據速率以及更低的時延,然而從全球運營商的主要選擇5G厘米波技術來看,運營商顯然更愿意選擇成本較低的5G厘米波技術。
從上述中國運營商的選擇來看即使是5G厘米波技術都很難達到經濟成本,導致運營商對于發展高頻5G的意愿不強,最終不得不選擇700MHz 5G以降低成本,加快5G網絡建設。
對比之下,6G將采用太赫茲頻段,太赫茲頻段的6G基站覆蓋范圍更小,受到的限制更大,那么全球基于太赫茲頻段發展6G真的有前景么?
這就體現了通信設備商和運營商的矛盾,通信設備商希望按照每10年升級一次技術,從而為自己帶來豐厚的收入,然而運營商卻希望自己的投資能帶來更長時間的回報,這也是為何至今全球還有運營商在使用2G技術的原因,因為2G技術的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