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1月1日起,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拓展至全市,全市646所學校的33萬余名初中生都可以免費享受在線輔導了!這個五年前在北京郊區初中學段啟動的教育項目,如今為何要覆蓋全市所有初中生?參與在線輔導的教師來自哪里?學生想參加如何報名?這種在線輔導與以前的校外培訓班有區別嗎?
問題1
在線輔導是什么?
在線輔導不是簡單的補課和答疑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 李奕
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面向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開展,全市所有的初中生都可以免費享受在線輔導,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強基礎、補短板、提能力??梢哉f,這是北京探索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深化“雙減”政策的一個重要舉措。
我們提出這樣的方案,真正初衷是希望為學生們提供三次教育服務供給,構建首都高質量教育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在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校內三點半之前的基本公共服務屬于一次供給,校內三點半之后的延伸服務屬于二次供給,開放型免費在線輔導屬于三次供給。
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當作教育“消費者”來看,根據我們的整體設計,校內三點半之前是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為學生配置師資和學校硬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接受老師的班級教學服務,進行的是第一次“消費”,消費的是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和課時;三點半之后的校內課后服務要求學校學科教師打破行政班級,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類的課業輔導,并且要開展學生體育鍛煉和豐富多彩的綜合拓展類活動。在這一時段內,學生進行的是第二次“消費”,仍然是全免費的、由政府提供的,學生見到的老師、課程以及共同消費的同伴都可能發生變化,彌補了第一次消費的不足。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想多學古文,有的孩子可能想學函數的延伸知識,還有的孩子可能想多聽故事……在這種需求下,老師的供給模式和學生的消費模式發生了改變,老師可以跨年級、跨校開展教學,旨在為那些真的學有特色、有個性發展愛好的孩子提供課后服務,讓孩子們在更廣闊的環境和資源中選擇性“消費”。即將在全體初中學生中開展的在線輔導,我們把它定位為學生的第三次“消費”,通過信息技術打破時空界限,老師跨校、跨區對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進行響應,搭建了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平臺,這也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構建首都特色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目的在于把每個孩子的優勢、特長展現出來,讓每個孩子各得其所地發展,從而實現真正的優質均衡教育。
從這個項目的本質來看,在線輔導既為孩子選擇了自己想選的、有優質教育服務屬性的老師提供幫助,也為孩子尋找跟自己有共同學習愛好和發展特長的新同伴提供了可能。所以,這個項目有兩個別稱,一個叫“雙師工程”,另一個叫“智慧學伴”。當然,有一點需要明確,即在線輔導不是簡單的補課和答疑,它與之前社會上的校外培訓班有顯著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在于:正常的補課和一般性答疑在校內第二次供給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尤其是在“雙減”政策實施后,北京構建的高質量教育服務體系給予了學生第三次消費的機會,遠遠超越了原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的課標要求。
就像國家在完成扶貧攻堅后走向共同富裕一樣,義務教育在完成了基本達標驗收之后,進入到優質均衡階段。這種以“互聯網+”和大數據深化創新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方式,實現了教師服務屬性精細化的萃取和在線流轉,為初中學生提供了精準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在線教育服務供給,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個性化教育服務模式的創新,保護、發現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學生發展適應未來開放式學習環境的新型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和家長的實際獲得感。
問題2
輔導老師都具備什么條件?
確有專長的教師才能上崗
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 余勝泉
在線輔導面向全市中學和教師研修機構在職在崗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招募,根據實施情況,我們還會適時拓展到部分有資質的校外教育機構學科教師、高?;蛏鐣鹘缰麑<?。
在具體招募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教育消費水平,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我們要求參與輔導的教師必須具備優質服務屬性。這種優質服務屬性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意義的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等稱號,更看重的是教師在某些方面和領域里確有專長。
教師在申請時,除完善基本信息外,需要標注出自己的服務專長,包括最擅長的學科知識點、知識領域、研究領域等內容,例如:因式分解、文言文閱讀、機械能及其轉化等等,通過校、區、市三級審核后才可以獲得輔導資格。
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在線輔導平臺建立了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創新遷移3×3學科素養指標能力體系,將教師專長的知識內容領域進一步映射到學生學科素養指標能力體系,使教師服務屬性、服務專長能直接對接學生發展需求。
今后,平臺會結合教師實際生成的輔導數據,在教師自我標記服務專長的基礎上,進一步生成包括師生互動特點、高頻輔導內容、輔導評價反饋等多維度教師輔導畫像,一方面為學生選擇提供更多參考,另一方面用于支持教師輔導能力的自我發展和提升。截至目前,平臺共招募了1.4萬多名教師,其中,參與輔導的有7500多人。
問題3
學生怎樣選老師?
大數據分析幫助學生找好老師
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融合實驗室主任 陳玲
配合“雙減”政策并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線輔導2016年11月起首先在通州區試點,后在8個郊區推廣并不斷改進完善,如今已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階段學生。
現階段,學生如果想報名參加在線輔導,無需注冊,只要在規定的輔導時間內,用自己的教育ID和密碼實名制登錄網址http://ot.aicfe.cn或“好雙師” APP,就可以與來自不同學校和區域的老師們進行交流互動。
在如何選擇輔導教師方面,一是系統通過輔導大數據分析,刻畫了每位輔導教師的輔導特長,學生上線后根據教師基本信息和輔導特長自主選擇符合自己學習需求和偏好的輔導教師;二是平臺會結合學生歷史提問情況和知識點標記情況,精準推薦具備相關服務專長的教師,供學生自主選擇;三是學生登錄平臺后可將自己的問題通過圖片或語音形式發布至AI智能學,系統在人機對話、語音分析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學生需求,智能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源和擅長解決該問題的輔導教師。
問題4
輔導通過何種形式進行?
個性化交流互動打破學科界限
北京市教委人事處副處長 崔亞超
目前,在線輔導涉及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9門學科,學生們進入平臺后,可以按興趣進行選擇。輔導時間為校歷規定的每個學期周一到周五的18:00-21:00(原則上不含節假日和寒暑假)。
在實施過程中,為更好地落實中央“雙減”文件中提出的“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的要求,在線輔導并非簡單地按照學科進行問題答疑,而是更多強調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需求,師生雙方在自愿參與的基礎上進行深入交流互動,可以打破學科界限。
具體輔導形式包括四類:一是“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學生根據學習需求結合系統推薦、學伴推薦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開展輔導;二是“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互動課堂)”,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同時報名參加教師提前設定的專題課程,在指定時間進入直播間開展學習和互動;三是“問答中心”,學生可以通過語音、文字、圖片等方式進行提問,首先由系統自動推薦相似問題解題思路及其資源,如不滿意學生可再請教師提供輔導并對滿意的回答進行采納;四是“微課輔導”,教師將自己擅長的知識點或輔導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凝聚成微課形式上傳至平臺,支持學生自由瀏覽學習,也支持由系統、教師推薦給學生進行學習。為保護學生視力,一對一和一對多實時輔導的單次輔導時長不超過30分鐘。
問題5
老師有酬勞嗎?
根據受歡迎度財政資金向教師付費
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 雷韻玉
在線輔導超越了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和家長評價的傳統模式,在績效評價方面,充分體現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對輔導教師的評價不再是以往單純的文字材料,而是采用互聯網的消費思路,哪位老師是最受歡迎的,由消費服務的學生說了算。
接受服務的學生基于滿意度和質量給予教師評價,系統結合教師輔導時長等體現工作量的數據測算出教師的輔導積分并折算輔導績效,再采用后付費的方式由財政資金支持(同校輔導不產生積分和酬勞)。因此,教師并不是經申請審核進入平臺、登錄平臺后就有積分,而是必須被學生選擇并得到認可,例如問答中心每個問題可由3名左右的教師給出解題思路,但只有被學生選擇的最滿意解答的教師才能得到積分。
此外,為激發教師持續參與,在線輔導還配套設計了消費驅動的激勵機制,教師的輔導貢獻量和質量既作為核算教師積分酬勞的依據、輔導星級教師表揚的依據,也作為考核骨干教師履職情況和下一次參與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現身說法
在線輔導滿足了我的課后學習需求
通州區次渠中學初二(9)班 張可心
此前一年半時間里,我在“好雙師” APP里參與了380余次在線輔導,它滿足了我的課后學習需求?,F在,在線輔導已成為我初中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線輔導平臺里,有很多一對一輔導老師。通常,我會嘗試多找幾位,因為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方法不一樣,輔導思路也不相同,多聽幾位老師的輔導有助于拓展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每次參加輔導,我都會積極主動、謙虛地問老師問題,有的是我對某個學科特別感興趣、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問題,有的是我覺得需要強化的知識。我最喜歡互動課,因為互動課講究互動交流,不是簡單地老師講我來聽。有時候,我還能跟不同學校有相同學習興趣的同學一起在線上用文字或語音交流。所以,每次接受完輔導,我會感覺自己對問題加深了理解,更開竅了,思路變得非常清晰。之后,我會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安排學習內容。
通過在線輔導,我充分學習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認識了很多好老師、好學伴,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梢哉f,在線輔導讓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在線輔導也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市級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 田小將
自2018年參加在線輔導以來,我共計輔導學生1800多人、3700多次。在輔導過程中,我不僅注重幫助孩子們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能,還非常注重通過交流互動帶給孩子們學習語文的信心,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孩子,她說話聲音很小、節奏很慢、有些遲鈍,我一下就發現這可能是一個在學習方面需要特殊關注的孩子,她的語言表達和思維水平還需要提升。輔導了一個簡單問題后,我表揚了她,于是,她高興地給我讀了一首詩,盡管讀得不是特別好,但我只是對兩個錯字進行了糾正和講解,并告訴她如何更好地在誦讀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同時,鼓勵她要對自己有信心,要多進行閱讀并嘗試寫作,我還告訴她非常愿意做她的讀者。后來,她把自己寫的小說讀給我聽,我在糾正錯字、梳理段落的同時,每次都對她文章中體現出的真實情感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給予鼓勵,并表示希望看到她更多的作品。就這樣,我們每周幾乎都會在平臺上交流,我既是這個學生的老師,也是她的讀者和聽眾。很快,這個孩子的語文成績有了提升,她自己也說,在線輔導讓她增加了學習語文的自信和生活的勇氣。
在我看來,在線輔導打破了時空界限,要求我們老師針對不同孩子采取個性化的育人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快速診斷、抓住輔導過程中的學生特點并給予鼓勵。幾年下來,我真切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真諦,督促孩子們多閱讀、勤反思的過程,自己也受益其中。而孩子們也給了我很多靈感,令我的業務能力突飛猛進。因此,在線輔導平臺不僅發揮了學科輔導和育人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從2022年1月1日起,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拓展至全市,全市646所學校的33萬余名初中生都可以免費享受在線輔導了!這個五年前在北京郊區初中學段啟動的教育項目,如今為何要覆蓋全市所有初中生?參與在線輔導的教師來自哪里?學生想參加如何報名?這種在線輔導與以前的校外培訓班有區別嗎?
問題1
在線輔導是什么?
在線輔導不是簡單的補課和答疑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 李奕
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面向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開展,全市所有的初中生都可以免費享受在線輔導,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強基礎、補短板、提能力??梢哉f,這是北京探索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深化“雙減”政策的一個重要舉措。
我們提出這樣的方案,真正初衷是希望為學生們提供三次教育服務供給,構建首都高質量教育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在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校內三點半之前的基本公共服務屬于一次供給,校內三點半之后的延伸服務屬于二次供給,開放型免費在線輔導屬于三次供給。
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當作教育“消費者”來看,根據我們的整體設計,校內三點半之前是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為學生配置師資和學校硬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接受老師的班級教學服務,進行的是第一次“消費”,消費的是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和課時;三點半之后的校內課后服務要求學校學科教師打破行政班級,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類的課業輔導,并且要開展學生體育鍛煉和豐富多彩的綜合拓展類活動。在這一時段內,學生進行的是第二次“消費”,仍然是全免費的、由政府提供的,學生見到的老師、課程以及共同消費的同伴都可能發生變化,彌補了第一次消費的不足。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想多學古文,有的孩子可能想學函數的延伸知識,還有的孩子可能想多聽故事……在這種需求下,老師的供給模式和學生的消費模式發生了改變,老師可以跨年級、跨校開展教學,旨在為那些真的學有特色、有個性發展愛好的孩子提供課后服務,讓孩子們在更廣闊的環境和資源中選擇性“消費”。即將在全體初中學生中開展的在線輔導,我們把它定位為學生的第三次“消費”,通過信息技術打破時空界限,老師跨校、跨區對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進行響應,搭建了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平臺,這也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構建首都特色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目的在于把每個孩子的優勢、特長展現出來,讓每個孩子各得其所地發展,從而實現真正的優質均衡教育。
從這個項目的本質來看,在線輔導既為孩子選擇了自己想選的、有優質教育服務屬性的老師提供幫助,也為孩子尋找跟自己有共同學習愛好和發展特長的新同伴提供了可能。所以,這個項目有兩個別稱,一個叫“雙師工程”,另一個叫“智慧學伴”。當然,有一點需要明確,即在線輔導不是簡單的補課和答疑,它與之前社會上的校外培訓班有顯著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在于:正常的補課和一般性答疑在校內第二次供給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尤其是在“雙減”政策實施后,北京構建的高質量教育服務體系給予了學生第三次消費的機會,遠遠超越了原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的課標要求。
就像國家在完成扶貧攻堅后走向共同富裕一樣,義務教育在完成了基本達標驗收之后,進入到優質均衡階段。這種以“互聯網+”和大數據深化創新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方式,實現了教師服務屬性精細化的萃取和在線流轉,為初中學生提供了精準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在線教育服務供給,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個性化教育服務模式的創新,保護、發現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學生發展適應未來開放式學習環境的新型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和家長的實際獲得感。
問題2
輔導老師都具備什么條件?
確有專長的教師才能上崗
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 余勝泉
在線輔導面向全市中學和教師研修機構在職在崗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招募,根據實施情況,我們還會適時拓展到部分有資質的校外教育機構學科教師、高?;蛏鐣鹘缰麑<?。
在具體招募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教育消費水平,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我們要求參與輔導的教師必須具備優質服務屬性。這種優質服務屬性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意義的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等稱號,更看重的是教師在某些方面和領域里確有專長。
教師在申請時,除完善基本信息外,需要標注出自己的服務專長,包括最擅長的學科知識點、知識領域、研究領域等內容,例如:因式分解、文言文閱讀、機械能及其轉化等等,通過校、區、市三級審核后才可以獲得輔導資格。
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在線輔導平臺建立了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創新遷移3×3學科素養指標能力體系,將教師專長的知識內容領域進一步映射到學生學科素養指標能力體系,使教師服務屬性、服務專長能直接對接學生發展需求。
今后,平臺會結合教師實際生成的輔導數據,在教師自我標記服務專長的基礎上,進一步生成包括師生互動特點、高頻輔導內容、輔導評價反饋等多維度教師輔導畫像,一方面為學生選擇提供更多參考,另一方面用于支持教師輔導能力的自我發展和提升。截至目前,平臺共招募了1.4萬多名教師,其中,參與輔導的有7500多人。
問題3
學生怎樣選老師?
大數據分析幫助學生找好老師
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融合實驗室主任 陳玲
配合“雙減”政策并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線輔導2016年11月起首先在通州區試點,后在8個郊區推廣并不斷改進完善,如今已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階段學生。
現階段,學生如果想報名參加在線輔導,無需注冊,只要在規定的輔導時間內,用自己的教育ID和密碼實名制登錄網址http://ot.aicfe.cn或“好雙師” APP,就可以與來自不同學校和區域的老師們進行交流互動。
在如何選擇輔導教師方面,一是系統通過輔導大數據分析,刻畫了每位輔導教師的輔導特長,學生上線后根據教師基本信息和輔導特長自主選擇符合自己學習需求和偏好的輔導教師;二是平臺會結合學生歷史提問情況和知識點標記情況,精準推薦具備相關服務專長的教師,供學生自主選擇;三是學生登錄平臺后可將自己的問題通過圖片或語音形式發布至AI智能學,系統在人機對話、語音分析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學生需求,智能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源和擅長解決該問題的輔導教師。
問題4
輔導通過何種形式進行?
個性化交流互動打破學科界限
北京市教委人事處副處長 崔亞超
目前,在線輔導涉及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9門學科,學生們進入平臺后,可以按興趣進行選擇。輔導時間為校歷規定的每個學期周一到周五的18:00-21:00(原則上不含節假日和寒暑假)。
在實施過程中,為更好地落實中央“雙減”文件中提出的“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的要求,在線輔導并非簡單地按照學科進行問題答疑,而是更多強調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需求,師生雙方在自愿參與的基礎上進行深入交流互動,可以打破學科界限。
具體輔導形式包括四類:一是“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學生根據學習需求結合系統推薦、學伴推薦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開展輔導;二是“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互動課堂)”,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同時報名參加教師提前設定的專題課程,在指定時間進入直播間開展學習和互動;三是“問答中心”,學生可以通過語音、文字、圖片等方式進行提問,首先由系統自動推薦相似問題解題思路及其資源,如不滿意學生可再請教師提供輔導并對滿意的回答進行采納;四是“微課輔導”,教師將自己擅長的知識點或輔導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凝聚成微課形式上傳至平臺,支持學生自由瀏覽學習,也支持由系統、教師推薦給學生進行學習。為保護學生視力,一對一和一對多實時輔導的單次輔導時長不超過30分鐘。
問題5
老師有酬勞嗎?
根據受歡迎度財政資金向教師付費
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 雷韻玉
在線輔導超越了學校領導、同事、學生和家長評價的傳統模式,在績效評價方面,充分體現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對輔導教師的評價不再是以往單純的文字材料,而是采用互聯網的消費思路,哪位老師是最受歡迎的,由消費服務的學生說了算。
接受服務的學生基于滿意度和質量給予教師評價,系統結合教師輔導時長等體現工作量的數據測算出教師的輔導積分并折算輔導績效,再采用后付費的方式由財政資金支持(同校輔導不產生積分和酬勞)。因此,教師并不是經申請審核進入平臺、登錄平臺后就有積分,而是必須被學生選擇并得到認可,例如問答中心每個問題可由3名左右的教師給出解題思路,但只有被學生選擇的最滿意解答的教師才能得到積分。
此外,為激發教師持續參與,在線輔導還配套設計了消費驅動的激勵機制,教師的輔導貢獻量和質量既作為核算教師積分酬勞的依據、輔導星級教師表揚的依據,也作為考核骨干教師履職情況和下一次參與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
現身說法
在線輔導滿足了我的課后學習需求
通州區次渠中學初二(9)班 張可心
此前一年半時間里,我在“好雙師” APP里參與了380余次在線輔導,它滿足了我的課后學習需求?,F在,在線輔導已成為我初中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線輔導平臺里,有很多一對一輔導老師。通常,我會嘗試多找幾位,因為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方法不一樣,輔導思路也不相同,多聽幾位老師的輔導有助于拓展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每次參加輔導,我都會積極主動、謙虛地問老師問題,有的是我對某個學科特別感興趣、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問題,有的是我覺得需要強化的知識。我最喜歡互動課,因為互動課講究互動交流,不是簡單地老師講我來聽。有時候,我還能跟不同學校有相同學習興趣的同學一起在線上用文字或語音交流。所以,每次接受完輔導,我會感覺自己對問題加深了理解,更開竅了,思路變得非常清晰。之后,我會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安排學習內容。
通過在線輔導,我充分學習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認識了很多好老師、好學伴,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梢哉f,在線輔導讓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在線輔導也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市級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 田小將
自2018年參加在線輔導以來,我共計輔導學生1800多人、3700多次。在輔導過程中,我不僅注重幫助孩子們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能,還非常注重通過交流互動帶給孩子們學習語文的信心,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孩子,她說話聲音很小、節奏很慢、有些遲鈍,我一下就發現這可能是一個在學習方面需要特殊關注的孩子,她的語言表達和思維水平還需要提升。輔導了一個簡單問題后,我表揚了她,于是,她高興地給我讀了一首詩,盡管讀得不是特別好,但我只是對兩個錯字進行了糾正和講解,并告訴她如何更好地在誦讀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同時,鼓勵她要對自己有信心,要多進行閱讀并嘗試寫作,我還告訴她非常愿意做她的讀者。后來,她把自己寫的小說讀給我聽,我在糾正錯字、梳理段落的同時,每次都對她文章中體現出的真實情感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給予鼓勵,并表示希望看到她更多的作品。就這樣,我們每周幾乎都會在平臺上交流,我既是這個學生的老師,也是她的讀者和聽眾。很快,這個孩子的語文成績有了提升,她自己也說,在線輔導讓她增加了學習語文的自信和生活的勇氣。
在我看來,在線輔導打破了時空界限,要求我們老師針對不同孩子采取個性化的育人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快速診斷、抓住輔導過程中的學生特點并給予鼓勵。幾年下來,我真切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真諦,督促孩子們多閱讀、勤反思的過程,自己也受益其中。而孩子們也給了我很多靈感,令我的業務能力突飛猛進。因此,在線輔導平臺不僅發揮了學科輔導和育人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